最新!貝萊德買入中金公司港股!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馬靜2025-07-30 13:04

7月29日,港交所披露易顯示,BlackRock,Inc.(即貝萊德)于7月22日買入了中金公司港股126.24萬股,耗資2552.45萬港元,折合人民幣約2333.71萬元。截至7月29日,貝萊德對中金公司的好倉持股比例超過5%。

披露易信息還顯示,貝萊德早在6月份就買入了中金公司港股,并在此后進行了多番買入賣出操作。Wind顯示,截至7月29日,中金公司港股最近一月累計漲幅為22%。

近期頻繁交易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

7月29日披露易的信息顯示,貝萊德于7月22日買入了中金公司港股126.24萬股,平均價格為20.2190港元/股。這番買入后,貝萊德對中金公司的好倉持股為9539.97萬股,持股比例為5.01%;淡倉持股為759.96萬股,持股比例為0.40%。

在港股市場,由于金融機構在市場中同時服務多類客戶并開展自營業(yè)務,其披露的倉位是名下所有客戶和自身業(yè)務的匯總,這也是穿透式監(jiān)管的要求,其中,好倉(L)代表實際股票所有權(可投票、分紅),淡倉(S)代表借券負債(需歸還)。通俗而言,好倉代表看多,淡倉代表看跌。

其實從6月6日開始,貝萊德就中金公司港股股票進行了多番交易操作。其中,6月6日,貝萊德在場外用現金以外的資產,取得了中金公司港股688.73萬股的保證權益。在此之前,貝萊德好倉持有中金公司港股4.90%股權,淡倉持有0.48%股權。

繼而到6月12日,貝萊德買入中金公司港股429.16萬股,平均價格為16.2344港元/股。買入后,貝萊德對中金公司的好倉持股為11711.89萬股,持股比例為6.15%,淡倉持有0.44%股權。

對比7月22日交易后的結果,近段時間,貝萊德對中金公司港股雖然有減持,但仍舊是好倉大于淡倉,顯示其看多中金公司港股。

而在此期間,中金公司港股的表現也不負期望。Wind顯示,自6月6日至7月29日,中金公司港股累計漲幅為38.39%,其間成交額合計290.93億港元。

貝萊德青睞的在港股上市的中資券商不止中金公司。披露易顯示,今年以來,貝萊德還對中國銀河證券進行了多番交易操作。最近一次文件顯示,6月27日,貝萊德不再持有3384.99萬股中國銀河證券港股的保證權益。此番操作后,貝萊德對中國銀河證券港股的好倉持股為4.10%,淡倉持股為0.25%。

分析師稱券商板塊此輪上漲持續(xù)性或更強

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證券同為中央匯金旗下,兩家公司日前均發(fā)布了業(yè)績預增公告。其中,中金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34.53億元到39.66億元,同比增加55%到78%。中金公司稱,上半年公司投資銀行、股票業(yè)務、財富管理等業(yè)務板塊收入同比增加,公司業(yè)績同比增長。

中國銀河證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63.62億元至68.01億元,同比增長45%至55%。中國銀河稱,投資交易、財富管理、投資銀行、機構等業(yè)務均實現增長,取得較好經營業(yè)績。

其實,目前不少券商都曬出了亮眼的業(yè)績預告。截至7月29日,至少已有2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業(yè)績預告,凈利潤同比增速中樞在70%以上。

在業(yè)績支撐之外,國泰君安國際等中資機構成功獲批虛擬資產牌照,也讓市場對券商在穩(wěn)定幣、數字資產方面的發(fā)展前景抱有較高期望。東方財富非銀分析師王舫朝分析稱,香港正致力于打造全球RWA樞紐,同時穩(wěn)定幣生態(tài)的完善也將促進RWA在區(qū)塊鏈上的交易和流通,利好券商投行、交易等業(yè)務。

上述利好,再疊加近期市場賺錢效應推動成交放量、兩融余額擴張,券商板塊股價出現明顯上行趨勢。據Wind數據統(tǒng)計,AH兩地上市的13家中資券商中,最近一個月多數股票的區(qū)間漲幅超過20%,部分券商如中州證券、國聯民生、東方證券,累計漲幅更是超過40%。A股市場上,上市券商也表現強勁,中銀證券已連續(xù)3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%。

據中泰證券葛玉翔分析,本輪券商行情中,券商AH價差有明顯收縮現象。他認為,增量資金在市場猶豫中持續(xù)入市,投資者從交易性策略思維逐步轉變?yōu)槌止尚筒呗运季S,券商板塊上漲斜率雖然放緩但持續(xù)性或更強。

目前,展望券商板塊后續(xù)走勢,多家非銀分析師也保持了樂觀態(tài)度。國信證券非銀分析師孔祥團隊發(fā)布的最新研報提到,證券行業(yè)業(yè)績驅動力持續(xù)改善,一方面隨著增量資金入市,市場交易量改善、兩融持續(xù)擴張,另一方面,券商行業(yè)減員增效等一系列安排有利于減少行業(yè)成本收入比,帶動行業(yè)留存現金流提升,增加投資者長期回報,這對行業(yè)盈利模式將有長期改善,兩者疊加帶動券商股估值與盈利雙擊。

排版:王璐璐

校對:祝甜婷

責任編輯: 冉超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